![]() |
海绵城市与生态排水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土地资源被开发利用,给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城市雨洪灾害和面源污染治理现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城市水环境提升的瓶颈。“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目前的城市水生态危机。海绵城市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城市治理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筑业转型设升级的强有力支撑。建设海绵城市,主要是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途径,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净化、利用等功能,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保护城市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生态敏感区,结合绿色建筑、低影响开发建设(LID)以及绿色基础设施建设(GI),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调节雨水径流,充分利用天然植被、土壤、微生物净化水质,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研究院在以下几个领域展开研究:使用LID-GI原则进行可持续城市设计和管理的案例研究,量化可持续排水系统(SuDS)实施收益的方法,雨水回用,缓解城市洪水和土壤侵蚀的实践,以及LID在径流管理中的应用。
√ 低重现期暴雨强度分析和海绵城市设计标准制定与优化
√ 适合地下水高水位和降雨丰沛的长三角平原地区的海绵城市措施研究
√ 交通密集道路初期雨水污染治理工艺与设备比较
√ 雨水回用的措施比较及费用与效益分析
√ 多尺度海绵城市措施组合优化